行山裝備|56歲男子獨行龍蝦灣失蹤1日不治 專家教行山1個裝備可救命【附飲水計算公式】

健康資訊

撰文: 黃堯姿

發布時間: 2024/06/25 16:49

最後更新: 2024/06/25 17:07

分享:

分享:

【行山/夏天/中暑/脫水/化學博士/行山達人/K Kwong】每逢夏天,不論大人、小孩子都特別喜歡與陽光玩遊戲,但一不小心可能會賠上性命。近日有行山客獨自上山,失蹤一天後被尋回,但最終仍然不治。有專家指出,夏天行山容易脫水,故此補水尤其重要。熱愛行山的化學專家K Kwong教大家計算行山喝水量及宜忌,提醒大家郊遊玩樂時,亦需注意安全和身體狀況。

最新影片:

56歲男子曾承基於上周日(23日)早上離家,獨自前往西貢龍蝦灣行山期間失蹤,翌日(24日)在刀片脊被發現,當時搜救人員發現男子有中暑跡象,幸仍有微弱的呼吸和脈搏,立刻送院搶救。惟送院後情況危殆,最終於當晚離世。

拆解行山帶水公式

夏日炎炎,不少人喜歡登山郊遊,但裝備不夠,可能命喪山上。化學博士K Kwong早前在TOPick直播節目上分享行山經歷,表示自己熱愛行山,但上山前必須做好準備,否則「山未行完已賠上性命」。他指出行山不同行郊遊徑,根據他以往經驗,不少「行山初哥」以為自己對於行山這回事瞭如指掌,輕視夏天行山的準備,蚊叮蟲咬是其次,最重要和致命的關鍵,是容易導致中暑。K Kwong行山的經驗多不勝數,憑經驗得出行山最重要的是水,而往往很多人不知道要帶多少水上山才足夠。他提出一條計算帶水量的「公式」,與當天氣溫息息相關:

(氣溫)攝氏32度,每小時喝200毫升水;攝氏34度,每小時喝400毫升水;攝氏36度,每小時喝600毫升水,如此類推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9
+8

專家籲行山忌缺水

K Kwong指出,根據他以往豐富的行山經驗,冬天行山和喝水量明顯沒有夏天的多,「冬天行十幾公里都係300ml水就足夠」。他指,夏日行山之所以可奪命,很多時並非因為行山路徑崎嶇,反而是因為沿途上沒有遮擋,指「陽光可以直接殺死你」。故此,防曬、補水是防止中暑重要的一環,強調行山人士切勿輕視喝水的重要性。

1方法帶水上山消暑解渴

他分享自己一個行山帶水的小貼士,平日行山(短程)他習慣帶備兩支1.2公升的液體,包括一支清水和他自創的「K仔水」(裡面混合水、利賓納/醋/檸檬汁、一匙羹鹽),兩支皆需要在出發前已雪成冰狀。在行山的過程中,「K仔水」會較容易溶解成液體,故此可慢慢加入冰塊中飲用,冰涼解暑。他續指,冰塊除了可以用來解渴,在關鍵時刻更可用來急救或冰敷,一物兩用。

忌穿短衫短褲波鞋 1裝備可救命

此外,行山裝備同樣不可忽視,很多人因為天氣炎熱而習慣穿背心短褲上山,其實是大錯特錯。他分享自己行山的裝備包括有,長袖且淺色的透氣上衣,最好是運動質地、快乾為佳,長褲阻擋被野草刺傷小腿皮膚,合適的行山鞋及任何輔助上山或防曬裝備,如手套、行山杖、太陽眼鏡、帽子、蚊怕水、防曬霜等。在芸芸裝備當中,他尤其是注重鞋子,必須是合規格的釘鞋及高筒較為理想。

我一睇佢對鞋就知道佢識唔識行山,無鞋我係唔會帶佢上山嘅!

他強調一對合適的行山鞋能夠救回一命,就如同一次他在山上遇上意外差點「斷腳」,因為有鞋子的保護才能夠讓他支撐到下山,故此,他笑言自己行山的衫褲都是「幾十蚊便宜貨」,惟獨是鞋子不能夠慳。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